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本文來源:東西兒童教育
微信id:eastwest_edu
作者:千尋麻麻
前幾天,有讀者問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千媽,你說給孩子讀繪本,是照著書上文字原封不動地讀好呢,還是用自己通俗地話來講,孩子比較容易懂?」
講真,作為一個喜歡自由發揮的戲精媽媽,很長時間里,我是傾向後者滴。
「照著書念好無趣嘛,我們小時候就最煩父母老師照本宣科,現在自己當媽了,咋能重走老路呢?」
千爸跟我相反,他更喜歡照著書朗讀,理由也很充分:「你說的那些蘇格拉底式提問法、漢堡閱讀法,我總是用不好,邊讀還要邊插入,太燒腦了……我想,乾脆就從最基本的逐字逐句地朗讀來唄,加點語氣、帶上表情什麼的,笨是笨了點,可用心一樣能讀出感覺,讀出味道嘛,我覺得這是適合我倆的閱讀方式,千尋也很喜歡嘛……」
好吧,最後一句成功堵住了我的嘴。
的確,從娃的實際反饋來看,千爸的方式並不輸我。
千尋經常聽著-聽著就不自覺地跟讀起來。
有時候,還分角色,爸爸讀一段,她讀一段,其樂融融。
我發現,我的花樣閱讀對啟發孩子思考、拓展確實很有幫助,千爸的朗讀法卻在提高復述能力、融入語境這樣的語文能力上獨辟蹊徑。
後來,從童謠、詩歌到一些適合誦讀的繪本,只要是朗朗上口的,我也會大聲讀一讀。
讀著讀著,就發現了其中驚喜……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我真心覺得,隨著娃年齡越來越大,咱們老父親老母親的偉岸形象是越來越小了。
你可能因為講錯一道奧數題,而被娃深深地「懷疑」,還可能在類似,以為是三葉草,卻不知道其實是酢[cù]漿草」的科普問題上栽跟頭。
朗讀就有把握多了。
首先,娃不見得認識所有的字。
其次,就算他認得,也不見得能讀出感情,讀出味道來。(畢竟閱歷不深……)
記得和千尋一起朗讀繪本《大熊有一個小麻煩》。
讀到賣帽子的小商販對大熊說:
「這樣一個~腦袋,絕對要~精心照顧好,我這里有點東西,就像是~特意為您~來打造!」時,為了突出小商販的人物特點,我有意在語氣語調里加了點狡黠俏皮味,千尋聽得津津有味,拽著我:「媽媽,再來一次,再來一次嘛。」滿眼滿臉的「仰慕之情」。
漸漸我體會到,原文朗讀和隨意講故事不一樣。
朗讀,伴之以節奏、韻律、情感,有一種天然的儀式感,更容易讓孩子身臨其境、沉浸到故事中。
朗讀還可以讓你和孩子進入到「美」的氛圍里,刷新了孩子對你的觀感,覺得這時候的媽媽(爸爸)好親切、好有范啊,瞬間修復被吼作業的暗傷。
So,每天只要花十分鐘,就能提升自己在孩子眼里的形象,重塑親密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圖片來源於Pexels)
朗讀還具有「病毒式」的感染力。
往往是我們讀得認真,千尋也很認真地聽我們讀,我們讀得聲情並茂,她也會被吸引,忍不住跟著一起讀。
讀著讀著,開口多了,她就下意識的開始自己復述故事。(就像大雁先帶著小雁飛,小雁獨自飛時就不那麼難了)
還記得復述之門開啟的日子,在《好餓的小蛇》里:「一天,一條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樹林里散步。忽然,它發現了一個圓圓的蘋果。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我剛讀完「忽然」這個詞,千尋就搶先說出來了:「它發現了一個圓圓的蘋果。啊嗚!~咕嘟~啊–真好吃!」,而且是用歡呼雀躍的語調說出來的,應景極了。
很自然地,從那以後,我們家的朗讀就從「大人讀孩子聽」變成了「大人讀一段,孩子讀一段或者分飾角色一起讀。」
這就是朗讀的魔力,當你開始繪聲繪色的讀,孩子也會情不自禁跟著讀,更深的參與,加深了記憶,直至復述能力的自然迸發!
——摘自《騎鯨之旅》 作者:粲然”>我節選了一段《騎鯨之旅》中粲然和米尼共讀《逃家小兔》的經歷,大家看完,或許會更有啟發。
在讀這本繪本之前,我是一個非常自矜的共讀媽媽,從來不認為應該按書上寫的讀,認為「自己編的都比書上寫的高明」。
可《逃家小兔》太出色了,我改不了任何一個字,才開始學著耐下心,這是第一本我老老實實逐字讀下去,念了不止一千遍的繪本,魔法因此開始發酵……從單字蹦到幾個詞連讀,最後,在不知不覺中,米尼把整本《逃家小兔》讀了個滾瓜爛熟。
——摘自《騎鯨之旅》 作者:粲然
和千尋的朗讀始於學前,「更好的親子關係和復述故事的能力」是我們最直接的收獲,而彩蛋藏在小學後。
進了小學,我就發現,朗讀是語文學習很重要的一部分。孩子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早讀,教室里一片朗朗讀書聲。
提前熟悉了朗讀模式的娃,如魚得水,常常沉浸其中,讀得帶節奏帶感情。於是時不時就會被老師盯上,選作領讀人。
她倒是很得瑟,只是苦了老母親,因為領讀人每天要提前十分鐘到校……這算是送給老母親的彩蛋嗎?
不過,話說回來,朗讀對孩子理解課文確實是大有裨益。
小學語文教學界的泰鬥於永正老師,十分重視朗讀,覺得朗讀比備課還重要,他的每堂課,都從繪聲繪色的朗讀開始。
於老師在給孩子講《小稻秧脫險記》時,課文里有這麼一段話:
稻田里的毛毛雨下個不停。雜草有氣無力地說:「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啦。」
於老師讀到雜草的話,會放低聲調,故意讀得上氣不接下氣。
這段話中的「毛毛雨」,指的是噴霧器噴的化學除草劑,范讀後,有的小朋友仍然讀得氣力十足,於老師就開玩笑說:「要麼你的抗毒能力強,要麼我的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品,我得給你噴灑點兒。」
說完,「哧哧」地朝孩子身上「噴灑」起來,全班小朋友大笑,笑聲過後,再讀雜草說的話時,大家就找到感覺了,放低聲調、讀得上氣不接下氣,給人奄奄一息、就要完蛋了的感覺。
你肯定也發現了,這個過程中,孩子很自然就理解了「有氣無力」這個詞的含義,下次遇到相似場景便能舉一反三地用。
於老師總結說:「這就是朗讀對語感的提升。咱們給孩子朗讀前,最好自己先過兩遍,找出那些可以用不同語氣和表情演繹的詞匯,哪兒重音哪兒輕音,心里有個譜。每天花10分鐘,去多讀多感受,讓孩子在語感熏陶中熟悉字詞句的運用,語文成績想不好都難啊!」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看,有時候教育很樸素,最好的方法往往最簡單!
朗讀作為一門語言藝術,簡單易做卻能帶來:爸媽輕鬆娃滿意,娃開口老師滿意的神效啊,這是一把打開孩子閱讀能力的金鑰匙啊!
不安利給親愛的你們都說不過去。
其實朗讀涵蓋的內容還很多,千媽今天分享的也只是冰山一角,目的就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爸媽看到、發現朗讀的價值。
我還整理出了《朗讀手冊》中”帶孩子朗讀的9大要領”,也一並分享給大家:
1、選書時,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智能、經歷與情感狀況。永遠別讀超過孩子理解程度的書,那樣讀得晦澀,事倍功半。
2、不妨從一頁只有幾行字的繪本開始,再逐步使用文字較多、圖畫較少的童書,逐步進展到有章節的故事。
3、在第一次讀一本書時,可以與孩子討論一下封面上的圖。「你認為這張圖在說些什麼?」讓孩子的腦筋開動起來。
4、朗讀時,偶爾在關鍵詞或句子上停下來,讓孩子自己說出關鍵的內容。可以問問孩子:「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以增強孩子的參與感。
5、在朗讀時,多運用表情。如果可能,改變自己的聲調,來扮演對話的人物。不要念得太快,在懸疑時,慢下來降低聲音。適當的時候降低聲音,會讓孩子更加全神貫註。
6、當你與孩子讀到值得背下來的美文佳句時,在旁邊做個小記號,畫個小星星。孩子與書的互動,方式之一就是在書上的精彩之處留下漂亮的筆跡。
7、不要誤以為朗讀時間越長越好。每天專注而熱情地朗讀10分鐘,在孩子腦海中留下的印象,超過孩子獨自看電視一小時。
8、在讀完後,均出時間與孩子討論。用孩子自己願意的方式,讓孩子來表達感受,可別把討論變成隨堂測驗哦。
9、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條,千爸說一定要把這條加上去:爸爸應該在給孩子朗讀方面當主力軍!!!(為方便你們轉發,特意劃重點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