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級的炫富,是教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生活中很多人看起來打扮光鮮,但是言行舉止卻十分粗魯、不懂得尊重別人。

這是因為他們從小自私霸道慣了,父母不僅不批評他們,還百般遷就、聽之任之,卻不知道縱子如殺子。

如果一個孩子養成自私、驕縱、不尊重他人的習慣,會給他們今後的人生帶無窮的危害。

一、教養決定孩子的前途

曾經有個朋友跟我講了他們公司招聘時發生的一件事:

當時有個應聘的新人,名牌大學畢業,簡歷漂亮極了,筆試高分錄取,被邀參加公司高管出席的面試飯局。

飯局中,他高談闊論,唾沫橫飛,視其他客人為無物,令人大失所望。

最後,公司告訴他:

雖然他能力出眾,但是不懂得尊重別人,沒有教養,不能錄取他。」

餐桌是展示一個人禮儀教養最常見的場合,我們可以說,餐桌教養是保證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後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教養決定孩子的人生

一位網友在坐地鐵的時候,目睹了這樣的一幕:

大家在等地鐵的時候,一個小男孩看到旁邊有一個挺漂亮的女孩在吃炸雞排,就跟旁邊的女人嚷嚷:「媽媽,我要吃雞排!」

那個女人看了一眼旁邊的女孩,半開玩笑地跟孩子說:

「你去跟姐姐說,讓姐姐把炸雞排給你吃。」

小男孩就側過頭對女孩說:「我要吃雞排!」

女孩低頭看了他一眼,轉過頭沒有出聲。

男孩媽媽有點尷尬,嘀咕了一句:

「什麼人啊,打扮的跟個小姐一樣。」

然後竭力安撫因為吃不到雞排而吵鬧的孩子。

本來以為這件事已經結束了。結果當聽到地鐵進站的聲音,眼看著地鐵遠遠地開過來時,那個小男孩突然掙脫媽媽,跑過去使勁推了女孩一下。

那個女孩尖叫一聲,險些摔下站台,幸好旁邊有個乘客及時抓住她的胳膊,用力把女孩往後拽了一把。

這時候列車裹挾著一陣冷風呼嘯而過,幾乎是擦著女孩的身子開過來。

周圍的人都被嚇了一跳,女孩一臉蒼白地向後坐在地上,嘴唇發抖,說不出話來。

小男孩的媽媽也嚇了一跳,但她並沒有上前安慰和道歉,而是眼疾手快地拉著自家孩子擠進了車廂,淹沒在擁擠的人群裏。

也許有的人覺得,孩子還小,惡作劇沒輕重。

但是如果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不予以懲戒教育,而是一味庇護縱容,可能會毀了孩子以後的人生。

小時候孩子習慣拿別人東西,長大後可能會變成小偷;

小時候孩子喜歡掀別人裙子,長大後可能會變成流氓;

小時候孩子喜歡報復別人,長大後可能會變成殺人犯……

二、孩子的教養就是家長的體面

我之前在地鐵上,曾經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一直在偷摸鄰座女生的大腿,還用腳去撩別人的裙子,被發現後就裝作不小心。

旁邊的媽媽看到也只是笑笑,並不出言制止。

雖說這位媽媽全程輕聲細語,看起來很溫和的樣子,但是通過這個小細節,周圍的人都會覺得他們家「真沒素質」。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受到父母影響的。

大家看到一個做起壞事來毫無顧忌的孩子,第一反應應該就是——什麼樣的家長才能教出這樣的孩子?太差勁了。

孩子的教養才是家長的體面。

而在看到《媽媽是超人》中乖巧懂事的小魚兒時,大家都一致稱讚胡可教育有方,是個值得大家學習的好媽媽。

最高級的炫富,是教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有一次胡可帶小魚兒去看牙、抽血,一般小孩子都會哭鬧不止,但是小魚兒雖然有點害怕,依然聽媽媽的話乖乖配合醫生。

整個過程中不吵不鬧,非常順利,抽完血後小魚兒還對護士說謝謝。

這都得益於胡可從小對孩子的悉心教育,才把安吉和小魚兒養成了兩個懂事有禮貌的小暖男。

三、父母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方法

董卿曾說:「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

新聞裏看到有個淘氣的孩子,坐電梯的時候習慣把所有樓層鍵都按了一遍,給整棟樓的人都帶來了不便。

他的父母知道後,讓孩子寫了一份檢討書,自己也寫了一份檢討書,親自帶著孩子,貼在電梯裏。

最高級的炫富,是教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還有一個頑皮的小孩,在書店拿走了幾本漫畫書,他的家長發現後,親自寫了道歉信,連同漫畫的錢,一起塞進了書店的門裏。

最高級的炫富,是教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

孩子最擅長的就是模仿,所以家長在引導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以身作則。

四、良好的家風是孩子教養的基石

如果一個孩子在提倡謙遜、尊重、禮貌的家庭中長大,他會耳濡目染地變成一個具有良好教養的人。

優良的家風是孩子教養的基石,也是一個家庭真正傳世的財富。

傅雷夫婦以誠實守信、和善待人的品行著稱。

倆人臨死前,留下一份遺書:「現鈔五十五元二角九分,請代付九月房租。」

在優良的家風下成長,兒子傅聰成了著名的鋼琴大師,女兒傅敏成了英語特級教師,都是公認涵養好的人。

而傅雷為訓導兒女所著的《傅雷家書》更是經典,讓傅家的優良家風世代相傳。

同樣在良好家庭薰陶下長大的還有胡適。

胡適自幼喪父,而他的母親在孩子教育上,並沒有放任自流,而是一邊做慈母,一邊做嚴父,讓胡適在一個家教嚴謹、家風穩重的環境中長大。

幼年的胡適做錯了事,母親從不當面批評,而是到夜深人靜時再懲罰,以免孩子被人嘲笑。

這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也塑造著尊敬他人的家風。

因得到了母親尊重,保留了尊嚴,胡適從小知曉名聲的重要性,成年後十分珍惜自己的名望,也形成了嚴於律己、尊敬他人的品行。

新文化運動中,胡適多次遭人攻擊,他都是用謙和的方式解決。

胡適寬以待人的性格,使世人都願與之結識,甚至出現了一股以「我的朋友胡適之」為榮的風潮。

在晚年,胡適提出「恕道」,提倡寬厚仁恕、安貧樂道的為人準則。

正是在如此優良家風的影響下成長,胡適一生為人正直,涵養極好。

楊絳說過:「好的教育不是被動受教、受到管教,而是啟發學習的自覺,在不知不覺中受教。」

良好的家風對於孩子就有這種不知不覺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