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那麼好,其實不用等孩子大了才教!

本文來源:萌芽研究所BUD

作者:萌芽,世界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香港註冊社工,長期研究親子溝通和親密關係,創辦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

=============

學校快到暑假了,這兩天從學校裏帶回了一堆孩子的作品,不看不知道,Joshua竟然寫完了滿滿10本的16開大塗鴉本,裡面有孩子這一學期以來所有的數學、繪畫、思考和讀寫的練習。

讓我比較驚喜的是看到一幅作品,在這幅畫裡面,可以看到孩子已經比較靈活地運用起思維導圖(Thinking Map)

▲這是思維導圖中的泡泡圖,主題是「Joshua喜歡的東西」

印象中,Joshua兩歲多的時候,我們就學過一些簡單的思維導圖。

孩子入園後,我發現學校也在很多地方都結合了思維導圖。

所以一邊觀察學校的教學方式,一邊和老師交流,也是積累了一些新的想法,就藉此和大家討論一下思維導圖的話題,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引入,以及讓思維導圖幫助孩子更好地投入學習。

什麼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Thinking Map),就是藉助可視化的呈現,來幫助整理思維的工具。

我覺得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思維導圖可以幫助鞏固知識點,最終讓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係內化到我們的思維中的過程。

1. 生動有趣,要點清晰。

因為它打破了線性思維的正經和嚴肅,所以會讓孩子在思考的過程中充分地結合很多其他的元素,比如繪畫、符號和拼貼

這個過程會讓孩子更好地想像自己的邏輯畫面,讓創意活起來。

因為有趣,所以也會增加了孩子學習的趣味性,讓親子之間的學習質量更加穩定。

比如下面這個圖,便是很適合低幼孩子表達的流程圖模版:

 流程圖:主題「上學前的準備」

2. 邏輯縝密、加深記憶和表達。

在孩子閱讀和邏輯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學習傾聽和表達也是很重要。

比如閱讀完一本繪本後,我會即興地和孩子一起玩很多種不同的思維導圖,通過不同的結構圖的線索,其實可以對同一本繪本進行反復的解構,即便孩子過了幾天看回這張圖,也能一下子就記住之前討論的思維路徑。

比如下面這個圖,便是我孩子學校小學一年級學生的作品:

▲ 泡泡圖:主題「我們所知道的東西」

你可以看到,裡面所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

和我家Joshua一開始的那個作品相比,一年級學生已經可以從基本的泡泡圖模型,加入了更多的分支線,也可以非常淺顯地看出邏輯和核心觀點,這些都是思維導圖的延展變化。

如何入門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模式其實有很多,常見的模式有:

– 圓圈圖(Circle Map),使用場景是歸類、總結

– 泡泡圖(Bubble Map),使用場景是解釋、定義

– 流程圖(Flow Map),使用場景是按照時間或流程的展示

– 括弧圖(Brace Map),使用場景是細節、內容的解釋和延伸

– 樹型圖(Tree Map),使用場景是分類

– 雙泡圖(Double-Bubble Map),使用場景是兩個事物間的對比

– 復流程圖(Multi-Flow Map),使用場景是對比、因果關係

– 橋型圖(Bridge Map),使用場景是突出重點同時展示流程

▲ 思維導圖的八種模式

但對於低幼的孩子來說,其實並不需要八種思維導圖都學會。

思維導圖的引入分年齡段,也鼓勵層層遞進,適用於低幼的更多是圓圈圖、泡泡圖、括弧圖、流程圖和樹形圖

這5種思維導圖,很適合低幼孩子心智發育的階段特徵。

我是從Joshua兩歲多,就開始進行思維導圖的遊戲

這是因為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他的溝通與表達能力的發展,也是積累認知圖示,並表達出來的過程。

孩子的辭彙量和表達能力的發展,需要多一些豐富的感知機會,也可以幫助孩子建構更豐富的內在圖示的表達方式。

我之前分享過給Joshua的學習引入旅行故事本的經驗,這次介紹的思維導圖的方式,大家也可以一起綜合起來看。

帶孩子一起手繪思維導圖,是最容易、也最有效的方式。

這其實並沒有年齡限制,當我們手把手地把思維導圖的邏輯,拆解和示範給孩子看的時候,孩子就更加能夠有條理地掌握這個新的思維方式了。

我結合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傑克與魔豆》(Jack and Beanstalk)故事,和大家示範一下如何從不同層面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孩子走進思維導圖的世界。

★閱讀前溫馨提示,大家把握中心思想就好,一定要忽視掉我和Joshua渣渣的合力哈哈,當時我們都還比較「嫩」……

第一層:用圓圈圖勾勒中心思想

△ 圓圈圖:歸類和總結

圓圈圖很適合用來做歸類和總結,也可以完全看出故事中,孩子能回憶的元素。

比如當時我們做歸納總結的時候,Joshua就回憶出了幾個關鍵詞:

魔豆、房子、巨人、刀、傑克、通向房子的魔豆樹。

在確定故事中心人物的時候,其實也是很好的邏輯討論的環節,這時候你需要和孩子通過討論,復述出核心的故事或人物

比如可以問問孩子:

– 《傑克與魔豆》中,誰是這個故事最主要的人物呢?

– 這故事名字叫《傑克與魔豆》,為什麼?

– 除了傑克之外,故事裡還有其他人出現嗎?

提問的關鍵是講清楚故事出現的角色,可以幫助孩子了解故事裡的背景信息。

第二層:用泡泡圖拆解故事細節

泡泡圖:解釋和定義

泡泡圖是一個特別好的,把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提問,變成啟發式提問的結構線索。

比如當時製作這個圖的時候,我就問Joshua,你覺得Jack怎麼樣,如果把Jack放在泡泡的中間,你會想到哪幾個情節呢?

中間的泡泡可以不停的更換,比如換成巨人、魔豆、甚至可以是一個房子,讓孩子根據這個中心詞,去發散性地想與之相關的特徵,甚至從這個泡泡圖裏,就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地方。

比如問問孩子:

– 你覺得家裏有什麼東西,和魔豆長得很相似呢?(類比歸納)

– 你覺得那個又高又大的巨人,最討厭的東西會是什麼?(想像延伸)

等孩子把這五個泡泡都寫完之後,最後就可以讓孩子進行總結。這個便是我們常說的,歸納總結的能力

第三層:括弧圖提升讀寫能力

▲ 括弧圖:細節內容的延伸

​括弧圖,是我很喜歡用來和孩子進行分步驟的,學習辭彙量的好工具

比如從講解魔豆樹的過程中,當我們運用括弧圖,便可以同時教會孩子魔豆、樹、樹幹、樹樁、樹葉等好幾個高級辭彙,也可以讓孩子提升對樹的整體認識。

同樣,你也可以運用在人體身上,比如你把樹換成傑克,然後讓孩子去描述傑克身體的幾個部分,看孩子會關注什麼。

當時是Joshua畫我來寫字,在討論的時候,你也可以問問孩子:

– 你覺得樹、樹幹、樹樁、樹葉加起來就完全等於樹了嗎?(拆分和合併)

– 如果樹上要結出果實,那麼果實放在括弧圖的什麼位置呢?(主次關係)

這些都是很好的,既做了認知學習,又提高了辭彙量的辦法。

第四層:樹狀圖提升分類能力

▲ ​樹狀圖:對不同的事物進行分類

​樹狀圖是幫助孩子把相似事物,分籮筐安放的工具。

比如怎麼樣才能夠成功地帶走母雞?

這段這個問題,答案可以有很多,我們可以先聽孩子都講完,然後問問孩子:

「你說的這些東西都有幫助,那怎麼樣放到這張圖裏呢?」

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遊戲,都涉及分類,比如如果以顏色為分類標準,那麼黃色的小鹿和黃色的小鳥也可以是同類的。

對於樹狀圖也如此,除了讓孩子去寫之外,還需要和孩子討論,為什麼A和B在同一個框下面繪制樹形導圖的過程,比單純的遊戲來說,會更加增加孩子思維的深度。

第五層:流程圖復述整個故事

▲ 流程圖:按照時間或故事情節復述

​​流程圖可以幫助孩子對故事,進行最精華的復述,你可以一邊引導孩子注意導圖的時間線索(開始,中間和結尾),一邊引導孩子進行故事的復述。

– 如果你是傑克,你可以把你和魔豆的故事告訴我呢?(發起提問)

– 這張圖裏你覺得還少了什麼東西沒有說嗎?(發起反思)

– 你從中發現了什麼呢?(思考故事邏輯)

這裡的關鍵啟發要點是,幫助孩子進一步融會貫通,去思考故事情節中的邏輯關係,並且通過這些提問方式,把所有的故事邏輯重組

整整五個層面的思維導圖,從圓圈圖、到泡泡圖、到括弧圖、到樹形圖,最後是流程圖。

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完完整整地把一本書讀厚,並且消化,內化成了孩子自己的東西

這五個層面,其實就是鼓勵孩子去打破原有的線性思維結構(通過文字、大綱和情節來組織整個故事),跳出故事情節本身的邏輯,並且重新去解構整個故事,最後學習如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閱讀和邏輯能力,可適用的場景是非常多的。

你可以引導孩子用思維導圖來做任何的事情,比如可以發散性地詢問孩子:

– 你是誰?

– 你心情如何?

– 你來自哪裡?

– 你喜歡什麼?

– 你多少歲了?

▲ 這個範例是更加豐富的泡泡圖了,結合了文字和圖片等形式。

從這個圖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孩子的「自我特點」

金色的頭髮、擁有好奇心、餓了、小小的、疲倦了……

我們可以讓孩子無限地添加更多的提問在自己的小人圖周圍,然後形成連接,這個過程,便構成了孩子的發散思維最簡單的模式

其實思維導圖對家長的挑戰,是在邏輯性和啟發性

很多時候我們閱讀一本書,容易被故事或內容本身的邏輯關係帶著走。

知識更多的是停留在記憶層面,我們記住了知識,也能夠按照書本的邏輯去背誦,但是我們卻沒有辦法去展示、去復述、去重新輸出新的知識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思維導圖也鍛煉了我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對知識點的重組和鞏固,讓知識和邏輯內化到我們的思維方式中,也讓我們在完善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獲得跳出來重新看待知識的線索。

當我們也能有意識地和孩子一起手繪思維導圖的時候,我們也無疑用了最直白、簡單和實操的方式,給孩子做了一個最好的示範,提供讓孩子模仿父母的機會,教會了孩子何為獨立思考,如何跳出既定的框架去思考。

所以當你和孩子進行思維導圖繪制的時候,一定要記住,關鍵不是在於思維導圖到底是否好看、詳實和完善,是你能否把引導孩子思考的過程,像剝洋蔥般和孩子討論,從而一點一點幫助武裝孩子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