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父母在行動
微信id:fmzxd100
開朗的小孩往往能活的更生動,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大氣,希望他日後的人生能夠更順利,但偏偏一些寶寶卻非常害羞,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據調查顯示,大約1/5的小孩子都有害羞心理,且成年後也不能完全擺脫。
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沒有及時改變害羞的心理,那麼,孩子長大之後,很有可能會變成一個敏感害羞的成年人。
那麼,害羞是怎樣產生,又應該怎樣來避免呢?
為什麼孩子會害羞?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們
原因一、父母教養方式的問題
孩子的性格雖然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但較多的還來自於父母教養方式,或是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
存在以下的可能性:
1、家長的要求太過於嚴格,常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樣的做事標準,讓孩子倍感壓力;
2、在家庭成員內部,有的家長會千方百計哄勸孩子開口,有的則認為孩子現在還小,不想說也不用勉強。引導方法的不一致,既不利於孩子學習如何表達,壓抑他的表達欲望,還會讓孩子產生焦慮的情緒;
3、家長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因此孩子就變得謹小慎微;
4、孩子對突然變化的環境不適應,比如先由父輩撫養的寶寶,突然轉為由父母親自撫養,再加上教育態度和方式的不同,孩子會在一段時間內變得沉默、內向。
原因二、家長的過度保護
家長保護太多也是讓孩子害羞、膽小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全家人都呵護備至,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一些本該讓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家長都會代勞,使得孩子覺得呆在父母身邊呆在家里才是最安全的。
原因三、家長看不到孩子的「閃光點」
孩子做出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畏縮的行為時,父母不應該過分指責這樣的行為,而是轉移焦點,例如孩子說話聲音小,家長可以這樣說:「寶貝,你說得真好,如果下次聲音再響一點,就更棒了!」
家長應該發現並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或鼓勵。
對於膽小的孩子不妨「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害羞的孩子大多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一種內在精神需求,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感就是一種信任感,當我們對他人,對環境,對自己充滿信任後,才會跨出人生的每一步,去接觸這個世界,正向的發展。
孩子在建立安全感的時候,是有一個遞進式的建立過程
第一步是對他人,第二步是對自己,第三步是對環境。
對他人是建立安全感的基礎,這里面的他人就是從自己的父母開始,如果孩子對於父母都無法確定是否會一直保護他,孩子怎麼去探索這個世界,怎麼去接觸別的人。
大部分寶寶都會經歷「陌生人焦慮症」
但每個寶寶的「嚴重程度」會有所不同,跟媽媽怎麼引導、安撫也有很大的關係。
聰明的媽媽才不會粗暴的給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呢。
提前打「預防針」
「寶寶,今天我們去阿朵阿姨家里玩哦~~阿朵阿姨很會捏小汽車,今天媽媽帶了橡皮泥,等會你們可以一起玩哦~~」
在寶寶不太熟悉的親戚朋友到訪之前,媽媽們可以先給寶寶看看他們的照片,熟悉一下面孔,最好是你和他們的合照,然後溫柔地告訴寶寶這是誰。
除了給寶寶打「預防針」,也要提前告訴客人寶寶可能會有些緊張,請給寶寶留點適應的時間和空間。
如果對方很想和孩子一起玩,可以讓他陪寶寶玩最愛的遊戲,或者簡單粗暴地給寶寶帶個新玩具,嗯,你懂的。
抱著寶寶,成為他的堅強後盾
讓寶寶坐在自己的腿上,給予寶寶支持,會讓他覺得與陌生人接觸是安全的。
寶寶會根據媽媽的反應來決定自己對陌生人的態度,所以媽媽可以主動介紹「陌生人」給寶寶認識,說「這是舅舅,是媽媽的哥哥。」
然後讓寶寶試著拍拍舅舅的手,再觀察寶寶的反應,一般寶寶就不會那麼抗拒了。
不要強迫寶寶
不強迫不強迫不強迫!
哪個拎不清的大人不能少這一句「阿姨好」?
不明白那些非得逼孩子打招呼的家長們,都是什麼樣的腦回路,拜托,再熟悉也只是外人,孩子才是你親生的好嘛!
搞清楚先後順序好不好?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正因為有了對生人的戒備,寶寶才不容易被壞蛋拐跑呢!
多帶寶寶出門
多帶寶寶出去逛逛,親戚家、超市、商場、動物園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目的是讓寶寶多與人接觸。
記得把寶寶最愛的玩具或安撫物帶上(我一般會在包里放個小汽車或者貼紙書),有熟悉的東西陪在身旁會讓寶寶安心不少。
如果在街上偶遇寶寶不認識的熟人,你可以抱著寶寶和熟人聊會兒天,全程面帶微笑,這樣寶寶就會想,「媽媽不怕這位阿姨,那她應該不是壞人,寶寶也不怕她。」
千萬別給孩子貼標籤
常能聽到家長這樣形容自己的孩子,「我女兒很害羞」「我孫子可任性了」「我家寶貝特別磨蹭」。
害羞、任性、磨蹭,好像每個孩子都會被貼上各種標籤。
一不小心,這些標籤就陪著我們長大了,成為我們性格中的一部分。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給孩子貼標籤不好。
但每次看到寶寶慢吞吞地做每件事,還是會忍不住想,「這不是磨蹭是什麼?」
也有些媽媽努力不再給寶寶貼標籤,卻對已經貼上的標籤束手無策,「寶貝們被貼上的標籤,到底還能撕下來嗎?」
能!雖然不會很容易,但只要媽媽們肯努力,就算是用強力膠黏上去的,也能撕下來。
讓寶寶「感覺自己棒棒噠!」
要讓寶寶對自己刮目相看,媽媽們就要努力找到寶寶身上的閃光點。
比如寶寶平時很害羞,那麼當他和其他小朋友玩得很好,或是能對長輩打招呼時,就要及時肯定他的優點。
可以用描述性的語言,「寶寶看到長輩能禮貌地打招呼呢,這就叫大方。」
也許有媽媽會問,「寶寶總是很任性,找不到機會表揚他怎麼辦?」
其實這正說明了,我們還不相信寶寶,才更要用心尋找能證明寶寶並不任性的證據呀。
實在沒有機會,我們還可以創造機會嘛。
比如讓寶寶幫你一起整理房間呀,去超市時讓他提醒你要買土豆呀。
然後在他完成任務時感謝他的幫忙,「寶寶今天很認真地幫媽媽整理房間,跑進跑出地幫忙拿東西,都沒有喊累。媽媽要謝謝你,你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讓寶貝覺得自己「棒棒噠」,是變成好孩子的重要一步!
幫助他克服困難
寶寶之所以會被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籤,有時是因為遇到了困難。
比如任性可能是因為不善於表達,磨蹭可能是因為穿衣服時遇到了困難,害羞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與人相處。
雖然寶寶的這些行為有時會讓我們很抓狂,但其實他們自己也不想這樣,只是因為缺乏經驗、常識,或者信心,所以才變成了現在這樣。
當寶寶發脾氣亂扔東西時,你可以告訴他,生氣的時候可以說出來,或者在紙上亂塗。
當你發現寶寶穿衣服有困難時,可以專門留出時間來幫他做練習。
當寶寶沒有自信,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你可以給他安排些小任務,讓他來幫助你。
當上面這些困難都解決了,寶寶自然能表現得更好啦。
和寶寶一起,學會接受不完美
當媽媽們做完上面3步,相信寶寶一定已經不一樣了吧。
但不管標籤撕掉多少,我們都必須認識到一點,那就是人無完人!
我們對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太多了?
我們希望他們開朗、活潑、懂事、聽話,不挑食、愛讀書,每天乖乖洗澡、按時睡覺。
可我們自己不也是愛挑食、愛偷懶,不愛讀書、經常晚睡嗎?
憑什麼拿這麼嚴苛的標準去要求我們的孩子呢?
而且對寶寶來說,學會接受自己的獨特和不完美也是很重要的。
與其努力成為大家眼中的乖寶寶,倒不如做真實的自己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