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孩子自理能力對照表,家長別再包辦啦!

有一部動畫短片《巨嬰》。在動畫裏,成年的兒子心安理得的享受媽媽的照顧,一邊玩遊戲一邊讓媽媽伺候他穿衣、剃鬚、餵飯,想要什麼東西就向媽媽伸手。

最終,年邁貧窮的媽媽再也沒法滿足兒子的要求,只能掏出自己的腎臟換錢,來平息兒子的怒火。

而媽媽的犧牲也無法換來兒子的長壽快樂。

沒有自理能力的巨嬰,離開父母只有死路一條,他乾脆鑽進媽媽的肚子裏又一次當起了嬰兒。

看似無比荒誕,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悲劇並不少見。

不要總覺得孩子還小,就為他們包辦一切。

其實父母放手後,孩子的成長超乎你的想像。

01.及早給予孩子獨立自理的能力,才是父母最負責任的養育。

日本家長就堅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連皇室的小公主上幼兒園都是自己拿書包,下雨天也不例外。

日本幼兒園裏的場景也讓很多中國父母大吃一驚。

孩子們不但能自己洗澡、洗菜、鋪床、擦地,還能幫忙搬運餐具和打飯。

老師只在一旁觀看和指導,孩子們才是這裡的主人!

獨立自信的孩子就像一顆充滿生命力的種子,雖只有米粒大小,也能衝破深厚的土壤,成長為參天大樹。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不會讓孩子待在溫室裏嬌養枯萎,而是讓孩子在風雨的磋磨下,自己努力生長出茂盛的根葉。

02.孩子的自理能力要從小培養

那麼,不同年齡段孩子必須獲得的生活技能習慣有哪些呢?

2到3歲:生活基本自理

這是孩子學習基本生活技能的開始,應該能夠做到以下6件事情。

1、能幫忙收拾自己的玩具

2、在家長協助下,可以自己穿衣服

3、脫下衣服後,會把衣服扔進洗衣籃或洗衣機裏

4、吃完飯後能把自己的餐盤清乾淨、把它拿走

5、能幫忙擺放餐具

6、在家長幫助下,可以自己刷牙、洗臉

4到5歲:擁有安全技能

1、知道自己的全名、家裏的住址和電話號碼

2、知道如何撥打緊急電話

3、會做簡單的清潔工作,如幫助家長除塵、清理餐桌

4、如果家裏有寵物,孩子應該知道怎麼餵寵物

5、認識貨幣面額,了解最基本的金錢使用觀念

6、不用家長監督,自己能夠刷牙、梳頭、洗臉

7、能夠幫忙基本的洗衣工作,如把髒衣服拿到洗衣區、整理衣服等、會自己選擇要穿的衣服、鞋子

6到7歲:幫忙料理食物

1、會混合、攪拌食物,會用不鋒利的刀去切割食物

2、會做一些基本的餐點,比如三明治

3、能幫忙把雜物歸位、收拾好家裏的東西

4、會洗碗

5、能安全使用家裏的清潔劑,如洗手乳、洗髮精

6、上完廁所後能把廁所整理乾淨,知道如何收拾自己弄亂的東西

7、能獨立鋪好自己的床

8、能自己洗澡

0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家長要有良好的心態

(1)排除安全疑慮,相信孩子可以

與其因為擔心安全就剝奪孩子獨立做事的機會,不如在一旁默默守護、教孩子習得抵禦風霜的能力。

這份深沉的愛,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2)不要追求完美,學會耐心和等待

不久前,一位住在美國的中國寶媽分享了這樣一件事:

她到幼兒園接孩子時,看到同班小朋友Mike的褲子前後穿反了,褲子上的卡通圖案都被穿在了後面。

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父母、長輩們一定會第一時間動手給孩子換褲子。

但令她意外的是,Mike媽媽只是對Mike說:

「你雖然穿反了褲子,但是你學會了自己換褲子,這很棒!我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一定會記住有圖案的要穿在前面!」

接著她又問:

「你現在想自己試著再穿一次,還是需要我幫忙?」

「媽媽,我想讓你幫我穿好。」

這時,Mike媽媽才動手幫他穿好了褲子。

孩子學著做事時,一開始做錯、做不好是很正常的,千萬不要急著幫忙或苛責孩子,在錯誤中學會識別並不斷改進,才是孩子學會做好事情的唯一辦法。

二、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能力養成環境

(1)循序漸進、分步驟培養孩子技能

比如教孩子自己整理收拾玩具,可以分這麼幾步走。

剛開始,我們可以跟孩子說:

「寶寶,我們一起把玩具堆到牆角/書櫃邊上吧!」

等孩子做到後,就提高要求:

「寶寶,玩完後記得把玩具都放到這個大玩具籃裏哦!」

一段時間後,再加新要求:

「寶寶,毛絨玩具要放到紅色的盒子,玩具車要放到藍色的盒子裏哦!」

就這樣,從易到難、一步步讓孩子養成整理收納的好習慣。

(2)遵循一致性原則

《放學後》有一期,嘉賓寶寶吳伯僑吃飯成了難題。

吳伯僑小朋友吃飯時喜歡看電視、吃得很慢。

外婆擔心孩子餓著,上手給孩子餵飯。

媽媽堅持讓他獨立吃飯,不吃就不要管他。

爸爸則直接關掉電視,採用吼的暴力方式,讓孩子邊哭邊自己吃。

3個人各持己見、輪流教育孩子,不僅沒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大人之間也吵得臉紅脖子粗。

在培養孩子的能力習慣時,全體家庭成員一定要保持一致,不要著急上手,更不要吼叫催促,全家人勁往一處使,才能給孩子成長帶來最大的助力。

三、給孩子獎勵和肯定

多關注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忽略孩子做得不好的部分,孩子得到表揚和鼓勵後,會越做越好。

這裡想提醒家長們注意兩點:

(1)不要採用物質刺激

提起獎勵,很多家長最喜歡買的就是玩具、零食、衣服,但孩子整理玩具、刷牙洗漱都是在做自己份內的事情,不建議用錢和物質作獎勵。

(2)把「家長的陪伴」作為獎勵

對孩子來說,最想得到的禮物是家長的陪伴。

每當孩子學會一樣新本領,我們可以兌現這些獎勵:

  • 跟孩子玩一次尋寶探險遊戲
  • 帶孩子一起去遊泳
  • 爸爸和孩子一對一講故事
  • 媽媽和孩子一起做烘焙……

這些獎勵比買玩具更有意義,家長們覺得呢?